关于征求《深入推进荣昌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公告!
环纽科技-免费咨询热线:157-2334-8380(微信同号)
近日,环纽小编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重要生产基地。荣昌区经济信息委起草了《深入推进荣昌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9月5日至10月4日,请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向荣昌区经济信息委反馈。
联 系 人:刘卜宇
联系电话:023-61471506
邮 箱:48599395@qq.com
重庆市荣昌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9月5日
深入推进荣昌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荣昌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科技创新为支撑,优化重塑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动能、市场主体和组织方式,着力提升产业迭代能力,加快实现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为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贡献更多“荣昌力量”。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重要生产基地地位愈加凸显,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新型工业化主阵地,实现以下目标:
——规模能级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迈上千亿、力争1500亿,每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以上,工业用地单位产出强度提高至6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
——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20亿元,强度达2%以上,建有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42%、63%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规上企业营收3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0万元/人。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至35%、22%。
——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未来五年累计下降13%,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大于全社会降幅。
——优质企业主体实现新突破。力争重庆市“双百企业”和上市挂牌工业企业分别增至3家、8家;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四个“倍增”。
三、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一)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聚焦“大小三电”、内外饰、减震器、刹车片等零部件,加快重大项目引育、产业化落地,做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引育电控、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热管理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提升感知、决策、交互、执行等关键总成配套能力。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传统零部件体系再造工程,支持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转型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注氢等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放大新能源车“生态圈”红利。(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区市场监管局、荣昌高新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参与)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立足荣昌猪、荣昌白鹅、河包粉条等特色资源,加强高标准种养殖基地建设,丰富高品质原料供给。加强现代加工技术研发,促进加工环节减损增效,打造肉制品、预制菜、饲料、粮油、粉条、果蔬等特色加工链条。加强风味保留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小而美”的美食工业化新品类、新产品。(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荣昌高新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参与)
(二)升级打造支柱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引进和培育生物科技研发、生产企业,重点发展疫苗、重组蛋白、抗体药物、血液制品等生物药。以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为主,积极扶持中药饮片初加工企业向特色炮制深加工方向发展,鼓励中药企业开展中药软胶囊、配方颗粒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医用耗材,重点引进发展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注射穿刺、麻醉耗材等医疗器械。(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电子信息。以电子电路产业园为依托,加快印刷线路板、传感器、被动元器件等电子元器件发展,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电路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川渝两地笔电产业链,以配套产品为重点,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打造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基地。谋划未来发展方向,聚焦智能终端消费升级,大力培育MEMS传感器、无线通信模组和柔性屏、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可穿戴智能终端,丰富电子终端产品。(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新材料及新能源。大力推动电化学储能技术产品发展与应用,积极争取在机械储能、储热(蓄冷)等技术产品领域取得突破,做大储能产业规模。积极培育太阳能光伏、氢气制备与储运等技术产品,丰富产业体系。加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技术集成应用,培育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加快建材、化工等材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合成材料。加强光伏材料、锂电材料、氢能材料、特种玻璃、电子专用材料等产业培育,打造产业新增长点。(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区住房城乡建委等有关部门参与)
(三)创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陶瓷。以广富特色陶瓷产业园为载体,推进陶瓷产业向特种陶瓷、高端陶瓷升级。特种陶瓷重点发展应用于汽车、电子、通讯、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的高性能耐磨陶瓷、环保陶瓷、电子陶瓷、陶瓷轴承等陶瓷产品。整合园区外现有日用陶瓷企业,推动日用陶瓷、包装陶瓷向精品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充分发挥荣昌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优势,开发具有荣昌地域特色和风格的艺术陶瓷产品,提升“荣昌陶”的品牌吸引力。(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服饰。大力发展外贸服装加工、时尚服装设计、高端服装定制,积极承接国内外服饰行业订单,打造中国西部外贸服装加工出口创汇基地。立足建设西部“运动健康之城”,加快培育体育用品、户外休闲用品、适老用品等新兴消费品。依托中国西部眼镜产业园建设,拓展延伸眼镜零配件和眼镜制造设备等产业链条,大力培育眼镜自主品牌,着力打造产销一体化眼镜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夏布、折扇非遗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富有荣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等有关部门参与)
兽药。整合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等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兽用西药制剂、中兽药,大力发展动物疫病疫苗、抗体、诊断试剂、宠物药等生物制品。促进生物疫苗上市品种二次开发及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养殖类动物专用药研发,扶持兽药化学原料、辅料等上游产业发展,积极鼓励兽药生产设备、实验药瓶制造等配套产业。(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农业农村委、荣昌高新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四)培育壮大“新星”产业集群。
1.积极培育未来产业集群。
生命科学。依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和重点医药企业,加强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生物材料、诊断试剂、实验动物、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等领域研究,争取发现若干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新机制。以预防与治疗新机制为牵引,加大基础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和产品研究,实现一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市畜科院、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未来能源。加强先进光学技术研发,争取构建全新的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体系。积极布局新型储氢、光解水制氢等氢气制备利用“新赛道”。(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能源局等市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培育发展高成长性细分产业集群。
聚焦细分领域,突出专业化、区域化发展路径,培育壮大智能家居、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功率半导体等一批高成长性产业,进一步丰富全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招商投资局、荣昌高新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一)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贯通行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育力度,支持鼓励优势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法人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更多产业科技创新节点。强化领军“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整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沿产业链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围绕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支持鼓励有条件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参加科技专项研究,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到2027年,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30个以上,建有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42%、63%以上,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达2%以上。(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市区主导产业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支持优势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从源头拓展产业新领域、开辟产业“新赛道”。围绕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成果,加大力度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引育,大力补齐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研发服务等科技服务业短板,积极加入市级技术交易市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科技服务体系。加快荣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着力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创新生态体系,每年完成3项以上科技成果在荣落地转化。聚焦重点产业,系统梳理产业链核心技术需求,制定发布需求清单,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深化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每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20项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0万元/人。(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优质企业集聚培育行动。
聚力引育龙头企业。全面加强央企、市级部门合作,积极争取中央企业、市级相关部门将重大项目布局荣昌。开展招大引强及招商引资突破专项行动,吸引更多制造业领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制造业500强等来荣昌投资建厂。实施领军“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瞄准重点优势产业链,遴选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进行“一企一策”扶持,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线、培育产业链群,通过挂牌上市、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沿产业链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加快向国内一流、世界一流企业迈进。(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国资委、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推动企业梯度成长。建好中小企业集聚区、市级特色产业基地、楼宇产业园、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强化中小企业集聚发展载体功能,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促进中小企业生成。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之路,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产业链“配套专家”,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全区制造业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力争到2027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分别达350家、170家、7家。(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入推进“大手牵小手”,推荐更多企业用好用活“渝企零距离”供需对接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参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摩、电子、装备等产业合作,强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稳定合作关系,深化上下游产品采购、协作配套和协同管理,提升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共享资源,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各种形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协作生态。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区属国有资本向制造业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争取外商投资,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发展改革委、区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参与)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深化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引导制造企业增加服务要素投入,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重点发展创意开发、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服务产业,提升制造业所需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剥离现有服务单元,组建独立的服务机构,面向产业链及社会企业提供第三方专业化生产服务。加大培育共享制造、设备健康管理等业态,支持平台企业通过反向定制(C2M)等方式带动制造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等有关部门参与)
(三)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增加优质品种。支持企业聚焦市场需求,淘汰市场认可度不高、性能类似产品产品,加大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进,不断丰富完善产品种类,构建丰富产品体系。引导企业适应和引领新消费需求,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产业产品转移,加快新产品储备、研发、上市和现有产品迭代升级。加大新兴消费品产业引进培育力度,强化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新营销赋能,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生产,提升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强化专利创造与储备,提升产品定价权。到2027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规上企业营收达30%以上,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提高至1.5件(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升产品品质。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发挥市场标准强质量的作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行业话语权。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控体系、诚信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确保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溯源性,加快破除质量提升瓶颈。引导企业面向国际国内先进标杆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建立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加强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推动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测量、计量、认证、检验检测能力。(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培育知名品牌。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整合和创新产品的外观、功能、结构、包装和品牌,提高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综合能力,加快形成一批与消费行为相适应的大众品牌、优质品牌和高端品牌。聚焦辖区产品资源,实施“全国行”“网上行”和“进名店”行动,支持品牌产品进商超,举办和参加各类展会,组织企业合力打造“河包粉条”、“荣昌猪”、“荣昌白鹅”等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和集群品牌。积极引进专业化品牌培育和运菅服务机构,加强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提升品牌运作能力。统筹推进商标、老字号、专利、著作权等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行动。
加快产业治理数字化。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着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猪全产业链、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工业数据开发利用,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降低企业成本。围绕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责任,积极接入“三融五跨”市级重大应用平台,不断强化“产业大脑”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数字化转型、企业精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大数据发展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加快生产过程智能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关键工艺设备更新换代,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工厂、车间、工序、工段数字化装备换代升级,逐步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融合应用,实现设备间实时数据交互和协同生产,建设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到2027年,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200个、数字化车间30个、智能工厂5个、国家两化融合贯标20家。(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参与)
加快产业组织网络化。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深化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推广。加强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引育,推动开发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服务,增强对企业吸引力。支持领军“链主”等优势企业延链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产业生态一条链、数据协同一张网、应用服务一平台的“一链一网一平台”赋能生态。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打造“5G+工业互联网”示范场景,加快典型场景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示范区。(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商务委等有关部门参与)
(五)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进陶瓷、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和余热余压利用,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支持企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引导相关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支持工业企业对标国际效能标准,运用先进装备和工艺等加快节能低碳改造,控制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深化整治“低散乱”,依法依规加快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到2027年,全区工业重点行业建成产能全部达到市级能效基准水平,30%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强绿色示范引领,发挥绿色评价引领作用,对工业节能、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等项目给予绿色金融信贷支持。加快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探索开展绿色智能工厂试点,积极培育“超级能效”示范工厂、“零碳”示范工厂,促进厂房和园区发展集约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发展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鼓励企业推行绿色设计、采用绿色制造工艺和绿色包装,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引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支持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优先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到2027年,新建水效领跑者企业10家、绿色工厂10家,认证绿色产品10种,建成1个绿色园区。(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引进培育,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废旧物资分拣处理中心,推动废旧物资回收专业化,打造再生金属、再制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静脉经济”产业链条。推动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发展工业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等业态。到2027年,全区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深化开放合作行动。
深度融入制造业国内循环。聚焦国家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部署,积极争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转移。全面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对接好、承接好成都和重庆主城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笔电、电子信息等配套产业,共同打造稳定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基地建设,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招商投资局、荣昌高新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参与)
更好融入制造业国际循环。办好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中国四大名陶展等展会,积极参与西洽会﹑智博会、进口博览会等活动,扩大荣昌制造国内国际影响力。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约国家为重点,支持本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兽药、服饰、眼镜等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业务,形成技术和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食品企业利用东盟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国际合作产业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联动示范区、纺织类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外向型经济新领域新业态。(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现代农业畜牧业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要素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强化金融保障能力。建好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加快制造业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推进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不断完善担保增信、风险分担等机制建设,更好发挥政府“桥梁”作用。推动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和文化建设,优化股权结构,做好各类信息披露,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强化间接渠道融资作用。引导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创新,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引导在荣金融机构继续降低企业贷款门槛,提高信用贷款额度,不随意抽贷、断贷,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比例、对优质企业单列信贷计划,创新开发技改贷、供应链金融等产品。支持保险机构扩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保险覆盖范围。(责任单位:区财政局牵头,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参与)
强化人才保障能力。定期发布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围绕荣昌主导产业,布局设立相关企业急需专业。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共建共享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订单式”、“学徒式”培养机制,大力推进产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以市场主体实际需求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政策导向,推动各类人才政策更多向制造业领域倾斜,完善就业、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服务举措,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向我荣昌集聚。尊重企业家精神,大力大国工匠精神,加强企业家培训和技能人才知识更新力度,办好突出民营企业家人物评选等活动。力争到2027年,新增制造业领域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牵头,区科技局、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强化能源保障能力。积极配合疆电入渝、川渝电力一体化等重大通道和区内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国网电力公司沟通,争取更多用电指标,提升电力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降低终端用电成本。推动园区、企业建设光伏等小型分布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网,运用智慧能源、数字能源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本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争取更多页岩气指标留存本地,提升页岩气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强化用地保障能力。扩大制造业用地增量供给,争取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工业用地按不低于城市建设用地30%的比例配置。加速“腾笼换鸟”步伐,建立健全项目用地退出机制和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机制,通过收购储备、分割转让、司法拍卖、存储处置、整体出租等方式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全面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动土地复合利用、空间分层使用、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提升工业用地效率与效益。到2027年,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2000亩以上,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达10万元/亩,工业用地单位产出强度提高至6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建统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荣昌区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作用,细化明确各部门责任,构建高效协同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荣昌区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牵头,荣昌区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与)
(二)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123456”的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企业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全面实施市场负面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深化实施“百名干部进企业”“服务企业专员”活动,高效迅捷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区经济信息委、区工商联、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产业政策体系。全面落实中央和市级一揽子减税降费扶持政策,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强化区级各部门专项资金政策集成,促进更多财政专项资金向制造业倾斜,增强企业获得感。运营好产业投资基金,提高基金投向与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的适配度。(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区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夯实园区载体。加快高新区一区三园提质扩容,建好中小企业集聚区,持续优化园区管理体系。围绕园区产业方向,适度超前部署标准厂房、废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增强对产业的适配性。深化产城功能设计和规划建设,强化商贸、教育、医疗等生活性公共服务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完善生产、生活、物流等基础配套设施。(责任单位:荣昌高新区管委会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招商引资。围绕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方向,绘制产业链图谱,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民营100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加强目标企业梳理和重大项目储备谋划。建强专业招商队伍,通过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生态招商和平台招商等举措,提高招商效率。(责任单位:区招商投资局牵头,区经济信息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严格责任落实。各单位要压实工作责任,对照目标任务狠抓细化落实,要进一步提高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性认识,强化服务意识,主动研究、提出更多有利于促进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强化宣传舆论引导,着力营造全区大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督查办、区政府督查办、区经济信息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感谢您关注环纽科技,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重庆最新政策资讯。如有任何疑问或是有各类项目申报需求,请尽管联系我们。
环纽科技专业提供各类科技项目申报等服务。我们会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产业政策匹配与分析,为企业进行1对1专业指导,全方位辅导,助您提升申报通过率【服务热线:15723348380】
环纽科技专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专精特新申报、
各类科技项目申报、专利注册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等服务
详情请关注环纽官方网站 http://www.gqsb.org.cn/
服务热线:157-2334-8380
有任何咨询问题欢迎随时来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