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规划(2022-2026年)
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助力全市“智造重镇”与“智慧名城”建设,根据《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精神和《合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2-2026年。
一、发展基础
(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核心的增长极之一。据中国日报网数据,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0%。数字产业引领发展势能充分彰显,电商消费、线上线下服务消费备受青睐,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数字服务贸易大幅增长,全面赋能生产、投资、消费、贸易复苏增长,数字经济新动能作用持续增强。新型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崛起奠定基础,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
同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二)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重庆市接续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积极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7580亿元,增速约为1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蓬勃发展,“芯屏器核网”加速补链成群,新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1000余家,新认定智能工厂38个、数字化车间21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接入二级节点20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达到590G、骨干互联网直连城市达到38个。“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加速聚集,京东、中科曙光等高性能算力设施相继布局,建成5G基站7.3万个,上云企业达到10.1万户;“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不断丰富,部署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打造城市安全、智慧交通、基层智慧治理等融跨平台,成功入选全国“双智”试点城市。
同时,重庆市先后印发《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召开了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方向。
(三)合川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态势。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积极推动5G基站建设,5G信号覆盖城区、政府机关、核心商圈、旅游景点、工业园区和部分镇街。光纤网络持续扩容升级,全区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100%,光纤到户端口占比和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均达90%以上。核心网和承载网均已经完成IPv6改造,按需推进政企客户业务专网接入层设备IPv6改造。公益性场所和经营性场所建成36个热点、224个AP(无线局域网访问接入点)。物联感知体系逐步完善,合川区在工业、环保、住建等不同领域搭建多套物联网监测终端、设备,通过“应指工程”和“雪亮工程”构建视频综合管理平台,整合社会单位视频数据1000余家,建设人脸识别监控镜头800多个,整合全区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镜头30000余个,基本实现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数字产业基本形成。大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积极发展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慧城市、软件外包、量子通信等业务,持续拉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等升级和结构优化,助力全区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城成功创建重庆市软件产业园(特色型)、重庆市首批重点关键产业园。
数字赋能初显成效。有效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智能化改造和企业创新,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市级数字化车间20个,市级智能工厂1个,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68个。20家工业企业启动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已有15家企业通过评定。合川工业园区成功创建首批“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项目获批建设,成为全国首个以全国碳排放数据和生态环境数据为主的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
但自2021年以来,受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区内数字经济企业发展速度放缓,我区35家数字经济规上企业全口径营收在全市总量中占比不高,数字经济领域投资额及增加值均有待提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力度仍需加强,现有城市智能感知设施集约化程度不高,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及其衍生产业、应用发展方向未明确。数字产业发展质效有待提升,数字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存在认识不足、能力不足短板,产业数字化融合水平不高。数据整合、开放力度总体较小,数据应用场景也较为匮乏,数据要素活力尚未释放。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用好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植壮大数字经济为动力,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重点方向,做大做强数字产业,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现合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布局,多元发展。坚持全区一盘棋,立足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合川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吸引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参与,科学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基础支撑,安全可控。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支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化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推进信创体系建设,强化个人信息防护,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预测预警能力,确保数字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
数据驱动,创新引领。深入推进数据资源“聚、通、用”,切实发挥数据资源对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市场化开发和应用机制建设,培植数据驱动发展新模式。强化创新引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创新发展体系。
开放合作,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等高对接、主动担当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速国内外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集聚。深度挖掘行业应用需求,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实现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三)发展定位。
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契机,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人才等全球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汇聚流通,培育和聚集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与体制机制,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融合应用成效突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抓好网络安全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高标准创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高质量打造“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重庆市软件产业园(特色型)”,全力建设以网络安全为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四)发展目标。
到2026年,成功打造以网络安全为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数字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工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全面展开,农业智能化应用于多类场景,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潜能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成为合川经济增长新动能。
——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到2026年,千兆宽带用户数超过11000户,5G网络实现在城区、景点、高速公路、工业园区、重点场镇等重要应用需求场景的深度覆盖,IPv6基本实现商用,助力“双千兆”城市创建。
——数字产业化动能释放。网络安全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工业软件、区块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材料、集成电路等产业加快布局,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基本完成,重点产业实现数字化均衡发展。
——数字化治理效能提升。数字化技术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深入应用,建成市级智慧医院2家、智慧校园30所,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智能引擎。
表1 合川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目标
类别 | 指 标 | 2021年 | 2026年 | 指标属性 |
数字 产业化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10 | 预期性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营业收入(亿元) | - | 25 | 预期性 | |
产业数字化 | 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数(个) | 34 | >84 | 预期性 |
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亿) | 0.1 | 0.5 | 预期性 | |
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 92.63 | 130 | 预期性 | |
优势特色产业智慧农业示范点(个) | 1 | 4 | 预期性 | |
治理 数字化 | 政务服务事项“全网通办率”(%) | - | >95 | 预期性 |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比例(%) | - | >40 | 预期性 | |
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所) | 22 | 30 | 预期性 | |
市级智慧医院数(家) | 1 | 2 | 预期性 | |
信息基 础设施 | 5G基站规模(万个) | 0.2 | 0.35 | 预期性 |
千兆宽带用户数(户) | 1100 | 11000 | 预期性 | |
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万个) | 0.07 | 1 | 预期性 | |
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万个) | 0.03 | 0.12 | 预期性 |
三、夯实数字新基建,完善融合发展根基
(一)系统部署信息基础设施。
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通信基础设施整体布局,推进4G、5G协同发展,加快5G网络规模化商用部署,实现部分区域5G专网覆盖,逐步推进5G网络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前瞻布局6G网络。积极参与千兆城市建设,着力推动网络能力持续升级,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推动城镇用户千兆宽带网络接入全覆盖,推进光纤宽带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支持应用端IPv6升级改造,提升终端设备的IPv6支持能力,扩大网站、应用IPv6改造范围和深度,推动IPv6用户规模和业务流量实现双增长。
探索构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聚焦区内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网络安全、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数据存储设施基础建设,推进云计算中心、各类超算中心等科学规划及合理布局建设,强化核心承载能力。支持企业建设面向行业应用需求的边缘计算节点,支撑网络安全产业园、汽摩配工业产业园、大学城科教科研等发展。统筹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探索推进区域性数据安全存储服务。
建设完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深度融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建设发展,加快推进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风险识别、安全运维管理、安全计算环境、网络安全对抗模拟为主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围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新型应用场景,探索建设网络安全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制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多类场景的安全测试评估。
专栏1 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
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所属公共区域以及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开放。加快推进5G网络规划部署,积极协调开放合川区内5G建设资源,加大5G网络覆盖,优先覆盖高流量高价值区域。到2026年,建成区5G网络覆盖率超过90%,5G网络重点区域覆盖率达到100%,5G基站累计建成3500个以上。(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千兆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建设。持续推动光网络设施向高速化、智能化升级。完善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千兆光纤网络覆盖。推动全光接入网进一步向用户终端延伸,推广实施光纤到房间、到桌面、到机器,按需开展用户侧接入设备升级。到2026年,全区建成100个以上千兆光网示范小区,千兆宽带用户达到1.1万户,基本实现“千兆光纤进家庭”接入能力,有效支撑4K电视、云游戏等高带宽应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有序部署。支持企业在本地建设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积极争取纳入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助力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建设。鼓励汽摩配件企业、医药健康企业、网络安全企业及相关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面向行业应用的边缘计算节点,形成共建共享、规模适度、实时安全、主体多元的边缘节点部署格局。到2026年,建成1个以上数据中心,3个以上边缘计算节点。(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经济信息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网络安全发展中心、区汽车产业发展中心) |
(二)全面深化融合基础设施。
推进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支持区内重点行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标识解析节点应用,促进生态发展。鼓励建设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打通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同时推动工业数据集、工业算法等综合布局。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基础服务,强化地方、企业与国家平台之间的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业务协作,提升整体态势感知、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同能力。
推进城市感知设施建设。鼓励进行城市部件数字化改造、升级城市感知智能化服务,加强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物联感知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和地理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形成全方位、多维度、高精度的感知服务网络,提升信息资源采集强度、扩大资源采集范围提高信息处理水平,全面提高城市服务管理能力。
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等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建立基于各种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强化设施实时监测效果,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相关数据监测与互联互通,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资源信息支撑。推进大数据、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水运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建设功能一致、标准一致、数据共享的智能化、数字化航道支持保障系统。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深入融合,构建共享开放的能源互联网体系。
专栏2 融合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
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设施建设,并进行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设施建设。力争到2026年,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以上,引导上规模企业建设企业级节点,实现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5000万以上。(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 建设城市感知基础设施网。完成区内城市部件普查,有序推进城市关键部件数字化改造,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码、高清摄像、物联网等技术,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智能终端。加强合川区排水防涝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建立集、排、治、处、防、控、管及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排水物联网监测平台,采用地图可视化管理的方式整合排水管网及设施资源,提高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管理水平和防汛应急响应速度。到2023年,完成合川区污水管网信息系统的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建设,到2026年,实现全域城市部件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完成。(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
(三)统筹推进创新基础设施。
推进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在合川区设立研究总部或研究机构,促进数字经济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创建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高标准打造区级研发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建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网络安全、人工智能、5G以及数字化转型应用等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支持企业、科研院校面向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建设产业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创投”“互联网+”等新型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快医药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科技孵化器、科创中心等孵化载体建设,建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积极争创市级、国家级孵化器。支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和中试熟化基地。
推进科技创业载体高质量发展。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领域以及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应用,加快发展一批技术产权交易及咨询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中心,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转化。加快科技服务云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基础平台、技术创新导航专利平台等推广应用,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
专栏3 创新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已落地创新平台的建设和投用,鼓励企业与本地院校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引进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在区内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创新平台。支持在合设立孵化器,推动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投资与孵化结合。到2026年,累计建成数字经济领域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 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整合行业服务平台、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资源,为区域企业提供普惠化、低成本、多样性的“上云用数赋智”产品以及数字化转型需求撮合、投融资、咨询、培训、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到2026年,力争建成1个区域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3个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招商投资局) |
四、建立数据新体系,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一)推动数据高效聚集。
加快公共数据集聚。进一步完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管理机制,强化政务服务与数据共享协同,建立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与数据目录关联机制。加快推进区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为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和开发利用提供有效支撑。推进政务数据统一接入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进一步扩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覆盖范围,强化市区两级政务数据资源协同应用。
规范采集社会数据。开拓数据采集渠道,引导医疗、教育、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文旅、体育、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制作的数据资源,鼓励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依法依规开放自有公共数据资源,支持专业数据采集服务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用户企业等主体加强合作,形成由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数据资源采集体系,支持建设若干行业性数据汇聚、分析、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专栏4 数据汇聚重点工程 |
建设大数据资源中心。依托现有数据共享交换基础,建设区级大数据资源中心,完善区级大数据资源中心数据标准体系,探索制定目录标准、数据字段标准、存储标准、调用接口标准等参考文件,厘清数据处理逻辑,提高平台资源汇聚水平,提升数据支撑能力、服务融合应用场景。到2026年,构建1个由自然人数据库、法人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电子证照数据库构成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结合区级发展需求,构建部门数据资源池,重点围绕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医疗健康等领域逐步建设3个以上主题数据库,推动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汇聚。(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
(二)促进数据顺畅融通。
有序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深度发掘部门数据共享的难点、痛点,探索完善交换共享新机制,提升数据资源共享实时率、交换率、部门交换参与率。加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覆盖范围,将数据共享由机关单位扩展至镇街、国有企业等,探索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由电子政务外网向互联网延伸。积极融入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网通办”,梳理跨地域共享数据资源数量及种类,推动跨地域数据共享开放。基于重庆市统一的数据开放原则,依托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系统,推进合川区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放。
探索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加强与市级对接,依托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及数据交易平台,配合做好数据交易服务。积极引进技术领先的数据服务产业,利用数据清洗、脱敏、分析、可视化、“沙盒计算”等技术,挖掘数据资源应用价值。推进合川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数据开放改革,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化推进机制。依法维护数据安全,落实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制度,探索建立数字化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专栏5 数据共享重点工程 |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新机制。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挖掘部门数据实际需求,探索完善交换共享新机制,提高《合川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三清单”》编制质量;参照重庆市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开展全区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征集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数据开放需求并形成开放目录。到2026年,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API接口零突破,部门共享交换参与率达到90%,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比例超过40%。(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
(三)深化数据融合应用。
培育壮大数据服务集群。引进培育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企业、公益性数据服务机构,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通过聚焦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围绕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可视化等,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数据清洗、图像视频数据标引、语音数据训练、工业自动化数据整理等业务。
推动数据融合应用。推动数据融合应用。聚焦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等信息化建设重点领域,分级分类构建政府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体系架构,密切结合合川区本地实际统筹完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路径。通过逐步开放公共数据,鼓励本地化企业参与大数据应用,打造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鼓励数字商贸企业依法依规利用消费大数据开展市场预测、精准营销,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专栏6 数据融合应用重点工程 |
数据融合应用场景打造。鼓励利用技术手段采集、汇聚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运行状态分析、态势监测、事件调度等,支持各行业培育多元化数据融合应用场景,积极推广区级优质应用示范,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等支持。到2026年,打造5个以上特色化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 |
五、培育经济新动能,优化产业生态布局
(一)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1.做强数字产品制造业。
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支持发展集成电路相关零配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封装等产业,重点聚焦功率半导体器件、模拟/数模混合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汽车电子芯片、5G通信芯片等发展方向,引进培育一批集成电路产业,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大力推动创新研发,增强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及封装能力,快速适应5G、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需求,推动功率半导体产品实现国产替代目标,加快推动“芯”技术突破。
抢抓通信设备创新研发。加快智能网关、5G芯片、5G CPE等5G产品布局,打造5G发展先发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先进地区产业布局和转移,围绕5G高端器件生产需求,引进培育一批器件设计、关键材料制备、特色产品制造与封装企业,打造高频器件生产全产业链。支持引进5G通信模组企业,增强5G模组研发和生产能力,支撑新型传感设备、智能终端等规模应用。引导笔电配套企业开展5G智能终端产品生产业务,推动本地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融入5G产业链。
支持新型显示终端生产。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模组生产产业,以专业显示模组(包括车载、工业品等)、IT显示模组(包括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为主导,积极引进光学材料、玻璃基板、液晶面板和其他显示终端生产企业,丰富区内新型显示技术产品种类,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做好链条服务,吸引其上下游企业落地。
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装备制造集群。依托现有汽摩制造产业基础,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的开发应用,加快车载视觉系统、激光/毫米波雷达、多域控制器、惯性导航等感知器件的联合开发,联合天顶汽车城现有电子电控零部件企业共同攻坚,实现产品性能和制造成本的双重突破。
推进智能医疗健康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加强手术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等智能医疗健康产品研发,推进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强适用于智慧医疗应用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轻量操作系统、智能影像识别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康复/辅助机器人、辅助诊断软件等智慧医疗产品。
2.推动数字产业能级跃升。
大力发展软件信息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等重点领域,重点引进一批工业软件企业,面向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数字化车间、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智能工厂的开发及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智能化装备嵌入式软件,重点发展基本功能组件和设备状态监测分析诊断系统,提高智能仪表、调试工具、各类控制阀门、工业机器人、数据机床设备等的智能水平。发展智能化工厂系统软件,优化和调度多车间、多生产线等生产资源,实现生产能力、供应链及市场需求的动态匹配,重点发展实现生产任务的调度和执行功能的生产执行系统(MES)、精密运行管理和优化系统等。
专栏7 软件信息产业重点工程 |
重点发展工业软件产业。积极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研发机构落户合川,引领软件研发产业发展。推动区内优秀企业建立软件研发中心,发挥其在所处领域优势,探索工业软件发展。支持科研院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软件研发功能。加强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软件产业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促进软件与区域产业、资本的融合对接。(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 |
创新发展区块链产业。推动区块链应用场景开放供给,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区块链示范项目建设,形成明显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区块链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区块链龙头企业与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区块链应用中小企业的孵化与培育,重点为5G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制造、食品溯源、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提供数据溯源、数据价值化、加密交换流通等区块链技术服务。
专栏8 区块链产业重点工程 |
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成长型区块链企业,促进区块链企业集群发展,支持国内外区块链企业来合建设区块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区块链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和培育建设联盟链、私有链、公有链等区块链基础平台,提供区块链应用开发、部署、测试和监控等自主可控、成熟的解决方案,支撑区块链应用发展。深化区块链行业应用研究,探索和推广区块链技术在智慧环保、智慧市场监管、智慧住建、智慧物流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招商投资局) |
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紧抓重庆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机遇,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人工智能龙头企业,推动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国内外人工智能企业来合建设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整合产学研用的应用孵化中心,推进人工智能和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加快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跨媒体感知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专栏9 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工程 |
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智能终端、人工智能计算资源共享开放平台、人工智能算法设计、行业应用软件等产业链环节,引进人工智能优势企业与技术团队,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的应用,提升工业机器人的自检测、自校正、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招商投资局) |
做优做强网络安全产业。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总体产业布局,发展网络安全核心产业及信创产业,以网络安全硬件为主、网络安全服务为辅,通过抓硬件生产及服务,促进网络安全软件产业发展。培育以网络安全实验室、网络安全技术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创新孵化模块,推动构建网络安全硬件、软件和服务一体化产业集群。发挥重庆市软件产业园(特色型)、重庆市首批重点关键产业园等建设优势,通过补强整合网络安全产业链、培育孵化网络安全优质企业、加快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开展网络安全创新服务,培育网络安全生态产业链,促进新兴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支持引进国内权威网络安全测试认证机构,开展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性能、网络安全服务机构资质和网络安全人才认证;培育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推动本地网络安全企业与高校、其他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和技能认证培训,推动建设辐射西南地区的网络安全测试认证基地。
专栏10 网络安全产业重点工程 |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组织专业机构高质量、高水平编制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合川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路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举措、进度目标等内容,并强化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协调,积极争取市级相关部门支持,引领合川区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网络安全发展中心、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 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到2026年,力争研发投入年增速达到35%以上,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建设网络安全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建立网络安全产业协同创新平台3个、网络安全科技转化平台3个、网络安全技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2个、网络安全综合服务支撑平台3个、市级中小企业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中心5个。(责任单位:区网络安全发展中心、区科技局)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到2026年,引进头部企业或集成制造商10家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1亿元以上项目5个,激发网络安全产业内生动力。(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招商投资局、区网络安全发展中心、区信息安全产业公司)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到2026年,力争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加强区域合作,以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为契机,推动合川区城市网络安全靶场升级为重庆市网络攻防靶场。助力合川成为“钓鱼城杯”国际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安全大赛”等网络安全赛事的举办赛址。(责任单位:区网络安全发展中心) |
(二)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
夯实数字化综合承载基础。按照国土空间分区总体规划,优化完善国家高新区创建规划,加强与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对接,充分发挥高新区核心载体作用,构建完善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园区配套体系,协同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承载平台,积极助推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持续优化升级智慧园区,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聚合园区智能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专栏11 高新区创建重点工程 |
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稳步推动我区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力争通过科技部、专家现场评估和国务院审批。(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区网络安全发展中心、区汽车产业发展中心) |
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为汽摩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新型建材等重点制造业赋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生产智能化改造,推动流程型制造企业开展流水线智能化改造、离散型制造企业针对核心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探索5G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物流追踪、工业AR/VR、云化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推进以机器视觉、智能传感、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运营、智能运维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结合实际部署ERP、CRM、MES、DCS等信息系统,推动企业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
专栏12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工程 |
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发展。瞄准汽摩制造国内细分市场,加快推进汽摩制造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带动存量资产转型升级。积极引进电驱动总成、充电基础设备等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企业,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配套、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保障。引导汽摩重点企业运用传感器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平台,高起点、高标准推动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乘用汽车开发、测试和示范。鼓励区内汽摩龙头企业参与车联网相关的各类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研制,以标准引领技术发展和水平提升。到2026年,力争培育50亿级企业2家以上,10亿级企业5家以上,形成300亿级汽摩制造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区汽车产业发展中心、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招商投资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推动智慧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中的融合创新,推进加速药物靶点发现、多维度复合优化药物候选分子、优化临床试验等应用,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医药健康产业基础优势,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开展智慧医药健康前瞻性技术、核心技术开发、设备设计试验及重要技术标准创制。探索成立智慧医药健康测评中心,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性评价研究,加快探索建立智慧医疗器械、AI基因检测等新兴产品测评规范体系,推进智慧医药健康技术和产品研发。到2026年,力争培育50亿级企业1家、10亿级企业2家以上,形成100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招商投资局) |
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加快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鼓励有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的大型工业企业,围绕设备状态、生产质量、物料消耗,加强智能传感、实时数据采集、AI视觉识别、数据建模与数据分析的集成应用,构建产品可追溯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精益化和可追溯。依托区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构建工业大数据服务体系和开发环境,提供基于智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运维、在线监测以及信息增值等服务。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拓展普惠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用,鼓励企业以用户为中心,构建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后续服务等全流程互联互通平台,发展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专栏13 智能制造新业态培育重点工程 |
工业智能化实现新突破。到2026年,市级以上创新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数量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18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网络安全发展中心、区汽车产业发展中心、有关镇街) |
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以工业互联网发展赋能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强网络化协同,促进企业间的数据互通和业务互联,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合作伙伴共享各类资源,实现网络化的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和协同服务。培育汽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型建材、消费品等行业应用场景,引导开展创成式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预测性维护、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应用示范。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本质贯标,增强核心竞争力。结合“一区两群”规划布局,推动建设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整合行业服务平台、服务商、专家、人才、金融等资源,为区域企业提供普惠化、低成本、多样性的“上云用数赋智”产品,以及数字化转型需求撮合、投融资、咨询、培训、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开放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打造专业性服务平台。鼓励区内骨干企业建设运维行业服务平台,推进技术、通用性资产、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中台等资源共享,构建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
专栏14 企业两化融合重点工程 |
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整合区域政策和智能制造服务资源,为合川及周边区域提供包括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支撑,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平台快速构建数字化转型能力,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到2026年,力争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G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工业互联网基础能力建设、产业集群或区域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安全建设试点示范、服务型制造8个方向实现3个以上重庆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入选。(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 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云服务机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区内“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推动云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力争到2026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达到80%以上,首次通过两化贯标认定企业达到60家。累计创建数字化车间80个、智能工厂4个。(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区网络安全发展中心、区汽车产业发展中心、有关镇街) |
2.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做好农业信息化布局。以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为引领,推动高速光纤网络向农村覆盖,谋划农村关键节点5G基站建设,打造一批“互联网小镇”和“互联网村”。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整合机制,聚焦涉农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及数据资源应用需求,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等信息基础建设,推进农村地区水利、交通、电网、物流等基础保障体系的智能化建设进程。
专栏15 农业信息化重点工程 |
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移动5G+RTK基站、物联网智慧农机管理中心、物联网智慧农机管理系统,在“三园共创”区域建设集全区智慧农业集成平台、现代农业多媒体展示中心、全区电商销售平台、农产品展示厅、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培训维修中心、招商引资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农业信息中心。配置无人驾驶旋耕机及智能旋耕机10台、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及智能农业联合收割机10台、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及智能联合收割机10台、全自动智能植保无人机20台。(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相关镇街) |
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推动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溯源等环节鼓励使用智能化设施设备。围绕优质柑橘、优质桑蚕、合川黑猪、生态渔业四大特色产业,建设“智慧粮油”“智慧畜牧”“智慧果园”“智慧渔业”“智慧桑蚕”等农业智能化项目,探索可复制的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模式,打造智慧农业试点示范。推动与周边地区跨区域建设智慧农业天空地一体化农业互联网管理平台,构建“1+4+N”三级智慧农业骨干网络体系,共建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
专栏16 农业生产智能化重点工程 |
开展农业生产智能化提升工程。到2026年,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0%以上。实施智慧柑橘园示范项目,建设优质柑橘宜机化生产示范基地2600亩;建设柠檬绿色智慧示范基地1500亩;建设黄桃、枇杷、花椒、蔬菜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万源禽蛋国家数字创新应用基地(蛋鸡),建设智慧种猪场1个、AI生猪智慧养殖示范场,建设智慧畜禽养殖(生猪)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智慧生态猪场;建设肉牛智慧养殖场、智慧化养蚕工厂。(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相关镇街) |
促进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应用,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业务。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开展本地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支持引进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建设一批网货生产基地和产地直播基地,培育一批农村带货达人,通过开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营销活动,带动农产品线上触网,打造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对接用好市级农产品电商资源汇聚公益平台,加强小微农产品生产主体与各类电商大平台的对接工作。
专栏17 农产品经营网络化重点工程 |
加快开拓农产品网销渠道。到2025年,全面构建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农产品网销额达到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 |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进龙市肖家“三园共创”、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市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一批主导产业科技创新、集成示范、推广运用、教育培训和辐射带动的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强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循环农业等领域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运用。鼓励推广节本增效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农业信息化应用等。构建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特派员和高素质农民“三结合”推广机制,及时将校地合作成果、首席专家研究成果固化推广运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专栏18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重点工程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依托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首席专家等,依托区内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力争到2026年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科技局、各镇街) |
3.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扩大电子商务规模。积极构建合川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打造电子商务发展载体,加快推进和壮大全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规模,加快中农联合川农贸城、渝西北国外进口商品及跨境电商体验城等电商载体建设,推动相关龙头企业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合川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合川区玻璃行业协会、市级火锅食材特色产业基地等,引导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宣传。创建“合美合川”品牌,与淘宝、京东等全国知名平台合作,通过联合营销、抱团发展等发展模式,拓宽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提高线上销售比例,推动企业销售路径转型升级,有效提高合川农产品、合川休闲食品、合川玻璃器皿等区域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专栏19 电子商务重点工程 |
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利用中农联电商大楼打造电商直播基地,到2026年,建成2个以上带动作用明显的电商直播基地,本地产品线上直播销售步入常态化,基本形成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直播生态。培育一批电商平台企业和一批本地网红品牌,做大做强“合美合川”品牌,网络零售规模显著增加。(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招商投资局、各镇街) |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发挥合川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入渝首站、西部陆海新通道联结点的区位优势,依托渭沱物流城建设,通过延伸物流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推动物流业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推动物流设施提档升级,加深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体系的应用,构建区内统一的物流信息数据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服务平台,提升物流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政府部门、园区与物流企业开展数据合作,实现交通货运、物流供需、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等信息的互通共享。
专栏20 物流服务提档升级重点工程 |
打造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应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加速构建“1+6+N”区域物流平台体系,打造集“综合物流+加工制造+展示交易”等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和内外贸结合的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形成合川物流产业集群“引擎平台”。加快推进合川高铁物流基地、天顶汽车产业城物流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城物流基地、三汇一双凤建材能源物流基地、太和镇物流集散中心、合川综合物资配送中心六大基地建设,畅通内循环末端镇街(村)物流节点、内循环园区物流节点。(责任单位:区交通局、区商务委) |
激活文旅服务效能。加强图书馆、镇街文化服务中心、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信息化设施配备,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线上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数据驱动、线上交互”模式。充分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围绕“文旅+”“产业+”“科技+”“非遗+”“文创+”五大方向,探索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搭建“智游合川”一机游平台,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和实时信息推送,最终形成集导航、导游、导览、导购、观光、休闲、商务于一体的智能化旅游系统。
专栏21 文旅服务效能提升重点工程 |
构建数字文旅应用场景。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支持培育数字阅读、全息展览、数字影音等文化新业态,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平台建设。支持主流媒体综合运用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等方式,拓展媒体传播渠道。到2026年,在移动端平台打造合川“历史文化云”,重点完成“云合川”APP、“爱上合川”抖音、合川“云上文旅馆”微信小程序等建设。建成一站式游客服务平台智慧旅游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旅游信息共享,实现旅游产业运行监测、旅游市场监管和景区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委宣传部) |
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实施“互联网+健康服务”行动,面向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健康管理需求,发展“线上医疗”服务,支撑培育智能化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物品代购等线上服务,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社会福利院老人用房及附属工程、区域医疗康养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街道、乡镇及企业创建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推广应用AI导引机器人、AI自助体检等智能终端设备。推广运用智慧养老紧急救援服务,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慧生活圈,积极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适当的线下渠道,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
专栏22 健康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工程 |
打造市级智慧应用试点。在沙溪、小安溪片区,布局打造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休闲养老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医疗+养生养老”智慧康养示范基地。到2023年,建成1个市级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到2026年,建成3个市级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
数字服务呈现新业态。支持大型实体零售、生鲜配送等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订店取、社区配送等业务,发展社交电子商务。鼓励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以包容审慎态度保护平台相关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培育发展共享出行、共享空间、共享物品、共享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导住宿、餐饮、旅游、汽车等企业开展线上业务,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的新模式。支持面向智慧医疗、智慧康养领域,打造5G远程医疗、5G康养助老服务等试点示范。
六、打造数字治理新模式,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一)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推动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赋能全区各领域、各层级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打造面向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数字孪生应用体系。持续推动城市、农村“同网同速”,优化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质量,积极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化服务供给,积极响应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强化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面向各类人群全周期、多层次的生活服务需求,以数字化提升市民服务体验为切入口,加快推进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进程,持续推进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就业等公共服务智慧化发展。推进公共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在线课堂、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利用数字化手段向基层地区精准推送优质教育、医疗、公共文化资源。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互联网+社会服务”供给,激发“互联网+”对优质服务生产要素的倍增效应,推动服务主体转型,扩大社会服务资源覆盖范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围绕社区服务,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智慧化水平,构建社区智慧生活圈。推进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大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和智能家居产品应用推广力度,丰富数字生活体验。围绕政务服务、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多种服务,积极拓展社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应用场景。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加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专栏23 数字社会重点工程 |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到2026年,全区城市大数据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建成涵盖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等领域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体系,实现全域“六个一”建设目标,即城市运行“一图感知”,公共服务“一码通行”,决策支撑“一键获取”,城市治理“一体联动”,数据红利“一站直达”,品质生活“一屏智享”。(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委政法委、区委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林业局、区市场监管局) 数字乡村。加快网络升级改造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光纤和4G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推动5G、千兆光纤网络在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规模生产加工和农旅休闲产业聚集区等农村重点区域优先落地。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向乡镇、村延伸,扩大乡村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点部署范围,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完善信息服务供给,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合农业农村、科技、商务、供销、气象、邮政等部门在农村现有资源要素,提供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厕所粪污治理,推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数字化。(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农业农村委) 智慧综治。依托社会治理智能信息系统,实现人、地、事、物、情、组织全要素采集,全方位管理,实现全周期动态治理。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有序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及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通讯、视频培训、视频点播、视频调解、视频信访、视频调研、信息发布等功能建设,助力我区三级指挥系统优化升级,彻底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 智慧社区。围绕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两大主题,着力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智慧化水平,促进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互助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发展。分级分类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社区数字化基础。推广社区信息发布屏、智能快件箱、自助售货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等智能设施配置,建设社区数字图书室、社区智慧健身中心、社区智慧微菜场,推进视频监控、智能家居、自助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应用。到2026年,智慧社区信息系统覆盖率达到90%。(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智慧校园。升级改造合川区教育城域网基础设施,达到国家智慧校园网络建设标准,满足智慧教育应用需求,现实5G应用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智慧教育AI系统,建设基于5G的远程教育互动课堂和VR/AR、全息技术教室,打造智慧课堂。建设基于AI的图像分析预警智能安防系统,升级改造学校的智能安防设备,建设智能门禁。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园智能管理云平台及终端设备,实现高中走班排课、学生智能健康监测、智能图书管理、食堂智能管理、远程督导、家校互动等功能。到2026年,完成30所重庆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责任单位:区教委) 智慧医院。不断完善各类业务系统及就医流程,开展预约挂号、智能分诊、智能候诊、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移动查房、检验报告在线查询等应用,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就医全流程,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效率。推进医院5G网络部署,运用 5G、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广导诊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等应用,探索开展AI辅助体检、AI导诊机器人、5G远程会诊、5G远程手术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到2026年,力争建成2家市级智慧医院。(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智慧交通。推进主要道路、公交场站、高速路口、综合运输枢纽的交通感知与数据传感网络建设,打造智能化综合监控体系。整合全路网车检器数据、车辆收费相关数据、视频图像数据、卫星定位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跨系统、部门、跨区域数据资源,加强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推进交通运输、公安、城管等部门交通违规违法监测和执法等业务协同,促进交通流监测与疏导一体化。加快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集成车辆管理、交通事件监测管理、交通信号控制等智能化应用,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到2026年,基本完成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人、车、路、船、场、航道、车位、环境等交通信息实时交互,合川区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有效提高。(责任单位:区交通局) 智慧建造。用好重庆市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建筑业互联网平台与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参建各方在同一数字管理平台实时交互和工作协同,建筑材料、构配件进场质量控制、施工工序控制、质量验收控制及设备管理等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结合工程项目电子签名签章,实时生成数字城建档案。按照全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合川区智慧工地试点示范建设,实现人员实名制、扬尘噪声监测、施工安全监控、工程质量监测监督等智能化应用。探索推进数据异地存储,确保数据安全、准确、可靠。到2026年,智慧工地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 |
(二)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推动落实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审批流程,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探索提供信息化建设共性支撑服务,强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持续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坚持数据导向,突出数据治理,加快整合政府数据,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科学、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撑,分行业、分领域、分层级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数据治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下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政务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确保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在“全渝通办”的总体设计引领下,依托“重庆市网上办事大厅”和“渝快办”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服务,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个标准。推进信息惠民精准服务,通过业务数据精准推送、数据流转留痕,强化政府审批全流程智能运行和实时监督,实现各类行政审批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共建共享数字化服务。主动联合成渝地区周边城市,共同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活动,集聚多方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交流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强合川与成渝地区周边城市的政策衔接和互认,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协同创新。探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主体信息共享与互认机制,推动诚信记录共享共用。积极融入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网通办”,梳理跨地域共享数据资源数量及种类,推动跨地域数据共享开放。积极参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监测及监管跨区域联动,助力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专栏24 数字政府重点工程 |
智慧政务。优化升级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市级平台的对接,推动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信息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联互通,建立立体联动、高效便民的新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用好市级“一件事一次办”业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行政审批“一窗综办”改革,实现政务管理数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事便捷化、业务协同化、信息公开化。大力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网站、移动终端、实体大厅等服务渠道同源发布,拓展扫码缴费、刷脸办事、视频接访等应用。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信息化建设,实现对政务全过程动态跟踪、及时反馈和绩效评估。到2026年,政务服务网上统一入口率达到100%,政务服务事项“全网通办率”超过95%。(责任单位:区政务办) 智能机关。推动建设全区统一的办公应用系统、协同办公服务平台,升级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版式文档、公文交换等应用,实现公文、信息、简报等电子文件的纵向和横向流转,将公文、邮件等功能向镇街、部门延伸,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实现办公信息汇聚、共享。推进政务移动办公应用覆盖,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在移动端开展公文编辑、转发、审批等应用的能力,形成移动办公、无纸化办公等智能办公新模式。加快楼宇智能化、办公智能化改造,完善人员出入、视频会议、车辆调度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等功能,提高部门协同办公与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进智能机关试点建设,整合门禁、梯控、访客管理、视频监控等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和人员异常、物品消耗、会议预约和签到等情况,实时直观展现机关的运行情况,并对关键指标实现预警和深度挖掘分析,实现机关智能化管理。到2026年,机关办公楼完成智能机关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区机关事务中心、区电子政务中心、区大数据发展局) 智慧公共安全。推动公安、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数据资源汇聚与开发应用,整合公共安全指挥调度系统、热线等,提升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指挥调度能力。加快各类感知设备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立体监控体系。推广移动警务终端应用,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和服务效率。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基于区块链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应用,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快推进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消火栓、消防控制室、消防扑救场地以及消防车通道等重点部位加装智能感知终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构建公共安全事件预测模型,助力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对城市公共安全运行和重大突发事件全生命周期管控。(责任单位: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市场监管局) 智慧应急。完善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应急网络建设,加强全区危险化学生产企业和尾矿库等重大危险源监测。整合汇聚水利、交通、城市管理、住建、林业、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各类自然灾害数据,开展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提升合川区对自然灾害的风险早期识别、风险防控、综合决策、应急快速反应等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到2026年,基本形成合川区智慧应急体系。(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气象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三)加强数据治理安全保障。
完善数据治理体系。贯彻落实网络安全领域国家标准,完善重要数据、跨境数据、个人信息的分级分类、脱敏加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使用、安全评估和检查相关制度。鼓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数据治理领域的制度和规范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和安全水平。面向金融、制造、材料、能源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建立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汇聚体系,创新数据融合分析与共享交换机制,强化业务场景数据建模,提升数据洞察能力。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推进感知网络安全认证与接入、数据容灾备份、上网行为管理、安全防御等技术应用,构建安全的网络服务环境。建立健全网络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网络安全保护意识和网络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应急处置能力。发挥合川网络安全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开展网络安全保护产品和服务研发。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贯彻落实国家、市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与其他行业系统的安全衔接,强化安全保障和制度创新,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探索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参与数据安全标准研制,推进数据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网络安全保护意识和网络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底线意识与数据安全意识,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排查工作。进一步加大个人隐私保护力度,强化对企业利用公民隐私从事商业活动的监督和约束,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个人信息保护。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合川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导小组,贯彻落实重庆市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相关工作安排。有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协调全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相关工作,研究审议重大事项、重要项目和重点任务。建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协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跨领域和跨部门沟通合作。支持组建合川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协助指导和谋划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规划布局与重大项目实施,为合川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二)落实主体责任。
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形成分年度推进计划和项目安排清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对重大事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进度、成效等实施专项督查。加大通报力度,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予以表扬激励,对存在工作不力、政策不落实等情况的进行通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三)完善统计监测。
加强与上级数字经济主管部门衔接,及时跟进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与计量测算体系,按照全国和全市统计部门统一部署,清晰把握数字经济统计范畴,及时跟进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计算方法,形成数字经济统计长效机制。加强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运行监测,指导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完善统计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督导数字经济企业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填报统计数据。强化数字经济数据共享,为加快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撑。
(四)创新营商环境。
推进以负面清单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准入管理制度,调整清理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审慎包容的制度环境。严格执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各类政策措施,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种涉企收费,坚决取缔不合理收费项目。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记录,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和交换共享机制,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建立健全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和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完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有针对性地逐步整合各类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系统,提升企业动产和权利融资便利度。持续优化企业办税服务,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试行代征税款电子缴税并开具电子完税证明。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实施简易注销,建立市场主体强制退出制度。
(五)加强招商引资。
成立数字经济招商专班,整合部门力量,健全数字经济生态,培育壮大已落户的孵化创新基地,支持已落户企业持续引进关联生态企业,引进和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开展硬件设备制造招商,紧密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动向,着眼应用产品层面,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重点引进以半导体特种设备、新型显示模组、5G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信创安全产品为代表的硬件生产企业;开展软件服务产业招商,紧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向,重点引进以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等作为主营业务的创新企业。
(六)加大要素保障。
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加大对数字经济关键领域、重点平台、重大项目以及各类试点示范的扶持力度,强化数字经济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能耗、土地等要素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加强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改造利用,鼓励将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商务楼宇、沿街商铺等改造为数字经济园区,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载体。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管理,提高设施能效水平。建立财政、银行、社会资本和企业资金共同投入机制,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研发、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项目给予投资、贴息等资金支持。完善投融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推进投贷联动,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联动机制,实现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有机衔接。
(七)吸引对口人才。
立足合川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深入了解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编制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按需有序育才引才引智。充分发挥“人才30条”及配套办法政策效应,争取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组团参加广州“海交会”、大连“海创周”、武汉“华创会、重庆“英才大会”等大型人才展会,定期开展数字经济领域专项引才活动,在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全国500强企业建立“人才工作站”,引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和项目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及在合职业院校增设数字领域相关专业。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重庆)实践基地,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强教育培训、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提高在职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市级及以上智能化领域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
环纽科技专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专精特新申报、
各类科技项目申报、专利注册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等服务
详情请关注环纽官方网站 http://www.gqsb.org.cn/
服务热线:157-2334-8380
有任何咨询问题欢迎随时来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