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区县政策文件

合川区 |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发布时间:2022-10-19浏览量:243次

合川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中央和市委赋予合川的新定位、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全国、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市委赋予合川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入落实合川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全面厚植发展新优势,奋力谱写合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工作目标

立足党中央、市委赋予合川的新定位、新要求,加快融合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围绕升级创建国家高新区,打造以网络安全产业为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产教融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融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26年,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500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合川加快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市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产业科技创新在全市有鲜明特色,大数据智能化应用走在全市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力争整体创新水平进入全市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科技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全市处于先进行列,全面融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三、主要任务

(一)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推动工业领域科技创新。

1.全力推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工作措施,通过“以升促建”,拉长板、补短板,做好做实“高”“新”两篇文章,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把合川高新区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支撑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合川高新区“产业园区+产业公司+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模式,推动产业、产品、管理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新区的率先实现。全力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修改完善合川高新区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国家火炬网络安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争纳入科技部下一批专家现场调研名单,早日获批国家高新区。

2.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牢牢抓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这个关键,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等培育支持计划,支持辖区企业组建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力争60%以上的规上企业建立市级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我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3.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科技创新。

围绕我区智能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型建材、消费品等主导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突出抓好中科润资、北汽瑞翔、希尔安药业等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鼓励引进高层次科研团队(人才),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等高端创新平台,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国家“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通过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形成我区主导产业的核心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力争我区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3家以上。

4.加快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

围绕我区产业发展布局与区域特色,支持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区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与科研团队,帮助我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支持中科润资(重庆)气凝胶技术研究院、重庆信息安全产业研究院、重庆建苑智能建筑研究院、重庆现代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做大做强,积极筹建汽摩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玻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5.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围绕主导产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全力推进医药产业孵化器及加速器、中兴西南智慧城市产业园、猪八戒网合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合川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科技成果在我区转移、转化和中小微科技企业的孵化,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后备军,不断壮大我区科技企业规模,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500家。

6.加大科技招商工作力度。

重点引进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高层次研发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把研发投入强度、创新主体认定、研发平台建设、授权发明专利等指标,纳入对引进的重点工业项目兑现招商政策的必要考核条件。

(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动农业领域科技创新。

1.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园区。

制定出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规划,指导龙市肖家片区在“三园共创”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农业创新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构建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园区成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科技成果培育及转移转化试验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加快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涉农企业承接和采用新技术,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工艺化研究应用。推进农业首席专家、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农技服务推广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向农村基层流动。支持江渝油橄榄、万源禽蛋、友军食品、德康、大正等企业,联合国内外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技术协同创新联盟、首席专家工作室、农业专家大院等平台,在全产业链上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力争建成农业科技平台20家以上。

3.加快农业科技研发运用。

围绕“桑多元化利用、合川黑猪、宽皮柑橘、生态鱼、油橄榄”5大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在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生产加工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农业创新成果,提高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建设形成保种育种、种养循环、食品加工、智慧农业、电商物流和终端消费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三)以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推动教育领域科技创新。

1.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建立健全在合高校与本地企业的联系、合作机制,支持在合高校充分发挥科技、学科、人才等综合优势,主动面向企业关键技术、自觉面向主导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储备前沿竞争性高新技术,联合我区重点企业共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为我区企业提供智力和成果支持。

2.加快培养产业人才。

面向六大产业集群,引导在合高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和创新型、高技能、紧缺型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依托在合高校的品牌、科研、人才优势,积极举办和组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在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双创升级版,建成一批市内知名、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高校众创空间,力争市级以上高校众创空间达到6家以上。

3.不断提升高校科研能力。

支持高校独立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和独立法人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重庆数字经济应用技术研究院创新升级,立足合川、辐射重庆和西部,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为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支持在合高校联合我区企业积极申报和实施市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力争实施各级科技项目30个以上。

(四)以建设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为抓手,推动民生领域科技创新。

1.推动临床医学研究与应用。

面向我区临床医学发展现状与趋势,依托三甲医疗机构,集聚优质医疗力量,构建完善的研究共享平台和标准化医学研究实验室,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卫生健康技术深度融合,加快临床研究和医学转化研究,大力推广适用性医疗技术,建设区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院),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和康复领域研发水平和技术储备能力。

2.推动民生科技发展与应用。

聚焦教育、医疗、商贸、文旅、交通和城市建设与治理等重点领域,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应用需求,开展环保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聚焦社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应急安全等技术研发与应用,以科技创新支撑平安建设。开展区域特色旅游文化传承与挖掘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领导,成立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落实相关行业部门、镇街、园区组团科技创新的职能职责,明确科技创新工作分管负责人和二级责任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对科技干部的政策、业务知识的培育,不断提升科技干部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全面贯彻落实《合川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大力普及科学知识,讲好创新创业故事,弘扬科学、工匠精神,广泛开展科技论坛、沙龙等活动,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大力实施“三江英才计划”,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全方位发现、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人才的政策和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三)强化工作督查考核。

区政府督查办牵头,每年对各部门、单位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督查。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机制,制定科技创新单项考核办法,完善、细化、分解科技创新的年度目标任务,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